视频直播在灾难报道中的运用及传播边控问题——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发布时间:2024-10-01 13:40:26

  在这次新冠肺炎报道中,“慢直播★■”一经推出便受到观众的关注,相较于“精饰化”的传统直播◆★■,“慢直播”是一种“去饰化◆★◆”存在■◆:固定机位■★★◆、固定场景、无后期、无包装,它在灾难事件中主要起着一种“日常陪伴■★”“观者互动★◆■★★★”“精神支撑”的作用。

  首先■★★◆★,以《新闻 1+1》为代表的传统电视直播节目在坚守专业权威的内容优势基础上联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挥了重要的权威信息解读和舆论引导作用■◆。1 月 20 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对话钟南山■◆■,证实了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转折点。此后,自 1 月27 日起◆★,《新闻 1+1》将节目主题调整为“今日疫情分析■◆■★”,邀请最权威的专家和决策者对当日疫情进行分析、研判和提出对策。同时,《新闻 1+1》联动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实时发布直播内容◆★■■◆◆,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可以看出■★,即使在移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看似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已经逐渐消退,但具有普遍公信力的传统媒体仍被人们期待★★★◆,特别是在突发的危机事件面前,受众仍渴望获得最权威人士的解答★■。

  ?李烨 ◆★★★■.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如何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以 2016 年抗洪抢险新闻报道为例 [J]◆★★■★. 电视研究,2016(11): 45-47★★◆■◆.

  大城市卑尔根 7 小时旅程的完整过程,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受众提供一个窗口,观察世界,感受场景”★■★◆。■★? 这类直播的存在其实也证明了“营造在场感与陪伴感◆★◆■■◆,也是直播的一种重要功能◆◆■”。?

  虽然移动新闻网络直播在移动性和互动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传统的电视直播报道在灾难报道中仍被受众期待■★■◆。用受众的话来说◆■★★◆,“平时总觉得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竞争的时候没什么优势,但越是到这个时候,观众越是到传统媒体来求证”。?在此次疫情报道中,电视直播呈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坚守内容优势■■◆◆◆★,二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跨平台传播,打破传统电视直播的时空局限性,切实提升电视直播的传播效果。

  “慢直播”以一个固定的场景或内容进行自我的变化与阐释■★★,没有后期的选择与加工■■★★★,致力于提供全时的相对整体的呈现。?“慢直播◆★”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 2009 年挪威广播公司(NRK)拍摄的纪录片《卑尔根铁路 :分分秒秒》■◆■■,纪录片以最原始、最枯燥的方式■◆,完整拍摄了一列火车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到第二

  在此次疫情的报道过程中■■★◆★■,舆论场中多次出现信源不清、谣言、流言蔓延、舆论风向倏忽万变等现象, 而即时的视频直播在其中多次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比如央视记者直播“探访红十字会物资仓库”,将公众对红十字会的舆论引向高潮■◆★★,推动了后期物资发放的完善★■■★■■。又比如针对“双黄连能预防新冠病毒◆◆■”“猫狗等宠物会传染病毒”等流言◆◆■■★,媒体机构通过视频直播与专家直接对话解答相关问题,及时地遏制了谣言的传播,积极地引导了舆论。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视频直播具体有三类应用■◆,最为突出的是大量媒体机构推出的★◆■◆“融媒体直播专题★◆■◆■■”;其次是颇具陪伴与心理疏导作用的“去饰化慢直播”◆■■;当然,■★■■★“传统电视直播”依然作用不小★■◆★★,其通过跨平台进行切片化传播的努力也收获了不少关注。

  灾难事件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预估和评测的,同时由于灾难事件的阶段性和持续影响,媒体在进行重大灾难报道的过程中还会面对很多临时的突发状况,而这种突发状况极具记录和传播价值,也非常考验媒体的快速反应能力。面对这种突发情况,视频直播因为兼具★◆★★■“视觉”与“直播★◆”的双重优势★◆◆■◆, 是争夺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优先话语权”的最佳方式。首先,视频直播可以将突发情况完整清晰地以“视频” 的形式记录下来◆★;其次,视频直播可以通过“直播”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发布出去★◆,实现新闻的高度时效性■■★。

  上文探讨了视频直播在灾难报道中带来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主流媒体也要谨防过度娱乐化。“泛娱乐化★■★★”会严重消解灾难报道中的严肃性。首先,媒体机构要把握视频内容的报道尺度与直播基调,灾难报道的首要目标是报道事实,披露真相◆★★★◆,不应将灾难事件中的严肃内容进行娱乐化阐释■◆★★◆,这违背了媒体的公共责任,也有悖于媒体坚守的专业主义 ;其次,要防范■◆■■“直播互动”中的过度娱乐化倾向★★★,比如央视频在上线★◆★◆“火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后,网友自发在评论区为工地中的设备取名字,上线不久就被撤下来的★◆★★◆“打榜功能”就违背了主流媒体灾难报道中的人道主义,官方媒体对此要严格把关。

  视频直播除了能直观呈现现场情境,还可以通过采访现场人员和权威人士进行问题解答和内容解读★■■◆◆。关德兵曾提出一个“抽屉式直播报道模式★★◆”◆★■■,即以主持人为核心■★◆■,由专家、记者、负责人三个信源组成,主持人通过与各个信源对话★■◆,抽取各信源掌握的信息,并将其纳入到统一的主题框架中。⑨特别是在灾难事件中,突发性和破坏性会引发恐慌,权威专家和现场知情人可以回应和解释相关问题。同时“直播报道为这种传播权力的运用提供了给定的场合■★★◆”,权威人士“在直播报道中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视频直播中主持人对各方观点的调度也◆◆“增加了直播的广度和信度★■◆”。⑩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公众亟需于第一时间了解到疫情一线救援情况■★◆★★★、病毒的危险程度、传染路径◆★★■★★、如何防范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来消除面对新型病毒的众多不确定因素。面对此次突发疫情,各媒体组织策划、持续跟进报道,力求做到信息的即时性、内容的深度性和传播的有效性,其中,能第一时间直观呈现现场情况的视频直播◆◆★■★,成为传统主流媒体和移动新媒体都广泛选用的一种报道方式。同时,★★★“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的崛起,使得直播的运用范畴进一步得到延展■★■”,③依托于 5G、VR等技术,此次疫情报道中也出现了多种特色的视频直播形式,有效地发挥了媒体的即时传达信息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优势,为主流媒体进行融媒体报道提供了新的启示与方向。

  ⑨⑩关德兵 . 灾难事件的抽屉式直播报道模式——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报道为例 [J]. 国际新闻界,2008(05)★■◆★◆:5-8.

  此次疫情报道中,各主流媒体依托其客户端在上线“疫情报道专题”的同时也上线了“直播专题★■★”。按照各媒体的页面和内容设计■★◆◆■◆,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卡片式直播专题”和“栏目式直播专题★■◆★◆◆”★■。

  央视频★★★◆“直播造医院”的走红也是源于这种“慢直播”形态具有浓厚的“在场感◆★◆”与“陪伴性”。一方面, 它非常契合这一时间节点大批网民的心理与信息获取需求,“无聊★◆■”的居家生活碰上新奇的直播内容聚集了千万“云监工”◆★◆★★,网友们可以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观看直播,陪伴感十足 ◆■■★◆■;另一方面,这场“慢直播■★■★◆■”同时也是一场大型的■★“线上社交◆★”,火热的评论区时刻迸发出网友们无限的创造力,而“云监工”的身份也使得网友们在观看的同时能够产生真实而独特的参与感与在场感。?

  ★■★★■???彭兰 .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摘 要】视频直播这一新闻报道样态,在基于视觉化主导的传播新生态下被媒介机构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视频直播在灾难报道中的作用■◆◆,并具体分析了这次新冠肺炎灾难报道中媒体机构视频直播应用

  切片化■■。视频直播由于其直播时间的固定和时长的长度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受众在第一时间观看,因此视频直播的切片化传播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在直播的过程中同步更新已直播的视频片段,辅以简洁清晰的标题放置直播界面之下★■■★,节省受众观看直播的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在直播结束后将直播进行信息的筛选,把长视频剪辑为几个短视频◆■■,再配以恰当的文字与音乐进行再次编辑与传播,发布到不同的媒体平台增强传播力。比如说,可以对视频直播节目的内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将视频资源切片化处理, 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度开发利用◆■■,以实现复次传播■■◆■。

  编者按★■◆: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意见》原文,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别邀请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建武、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赵子忠进行解读■★★■。…

  早期社会学者 S◆★.Fritz 曾指出 :“灾难是一个发生于特定时空的社会事件,对社会或该社会的某一自足(self-sufficient)区域造成严重损坏◆■◆■■,招致人员及物质损失■■■,以致社会结构瓦解◆■★★◆■,无法完成重要功能或工作◆★。”①灾难事件往往因为突发性、破坏性、阶段性、社会性和持续影响性等的特点■◆■◆,而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产生强大的破坏力、影响力■★◆■。因此★◆■◆★,“当灾难爆发时,人们对大众媒体会有更强的信息诉求欲”。②

  当下“短平快”的新闻生产模式使信息增量的同时也使得信息呈现碎片化、杂乱化等特点,增加了公众查询和阅读信息的难度,公众需要专业媒体进行信息的筛选、把关与集中。新闻现场的主播或记者通过前期的现场调查★■◆■★■、资料汇总◆■★◆★、直播策划等工作后,可以将重要信息进行清晰的整合与汇总,并通过现场直播传递给受众。在此次疫情报道中,固定时间与集中时段进行播报的新闻直播节目是进行信息整合的一种重要途径◆■。除了固有的传统电视直播节目■★■,依托移动新媒体的“移动直播专题”发挥了类似“移动电视”的功能,这既保留了电视直播的新闻性与实时性,又能够突破电视直播的空间限制■◆◆,实现直播的移动化和互动化。另外,现场记者的集中报道也是进行小范围信息整合的重要方式■◆。现场记者就某一个话题集中地点进行现场直播,通过现场展示和解说整合与该话题相关的核心内容■★◆。

  他们及时了解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动态、进展 ;二是引导舆论朝着有利于妥善处理事件◆◆■■、正确认识相关问题的积极方向发展,澄清传闻,以正视听”★◆。?但是由于新闻发布会定点定时开始与结束,借助电视直播时会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但在此次疫情报道中◆■★★,新闻发布会依托两种方式打破了该局限。一方面,借助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实时直播,突破空间限制 ;二是在直播结束后借助切片化方式将新闻发布会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和剪辑,以短视频形式投放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再次传播。

  其次★◆★,新闻发布会依托移动视频直播即时有效地将重要信息传达给受众。面对重大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会的作用至关重要。新闻发布会在灾难报道中承担了两个功能,■■◆■■◆“一是消除受众的信息不确定性,让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多家媒体派记者前往疫情一线◆■,采用“视频直播■★◆”这一形式报道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的救援情况、防护物资的分发情况★■◆★、武汉市民的生活情况■★、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方舱医院等救援地点的建设情况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一线抗疫现场,让受众直观了解到◆★★■★“封城★■■■★”后的武汉实景和湖北其他核心疫区的进展状况◆◆■■。

  近日,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十大优秀案例”以及“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优秀案例提名■★■◆◆◆”。其中★★◆,人民日报新媒体公益带货系列直播和人民优选直播大赛之百城百县直播助农分别入选“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十大优秀案例◆★◆”和“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优秀案例提名”。…

  “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反应才能占据舆论制高点,快速跟进才能持续引导舆论,能实现这一要求的就是直播。”?视频直播的舆论引导作用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视频直播营造的“真实空间”提高了信息的可信度,为舆论引导占据优势 ◆◆■★★■;二是视频直播的即时性有利于信息的即时传达■★★★◆,从而可以把握舆论引导的先机。

  破圈层。当前受众在形成社群的过程中逐步转向受众的圈层化,圈层“往往是由个体形成的社会网络,以利益★◆■■★、立场、兴趣★◆◆、价值或情感纽带形成◆★”■■★■◆★,◆◆?“同一圈层受众由共同个性维系,圈层内部连接紧密,彼此间有着强烈的情感认同”。■■★★★?因此,媒体在进行视频传播时要注意内容、形式和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破圈层性◆★◆★◆,既要在内容上能契合不同圈层间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又要在形式上注意分享和转发的便利性, 传播途径上又要能直达不同圈层所习惯使用的媒体平台。比如在此次疫情报道中★★■◆◆◆,很多主流媒体开始在 B 站、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力,将内容转化为不同的形式■★◆◆,直达不同圈层内的受众。

  ?田宏明 ★■◆. 新闻发布会与公众舆论方向引导——比较“东方之星◆◆★”沉船和天津爆炸事件系列新闻发布会的得失 [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⑤栾轶玫 . 传统直播与二次元直播的差异 [J]. 新闻与写作★■■◆■★,2017(01):46-49★◆★■◆.

  ⑧★★?张芮雪 . 基于移动终端的新闻直播研究——以《新京报》客户端“保定男童坠井救援报道■■■”为例 [J]★◆★■★★. 新媒体研究,2017★◆★■,3(08)◆■■★◆: 116-119★■■◆.

  移动新闻媒体、5G★■、VR 等技术的发展为视频直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但在以图文呈现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受众是否也形成了相应的直播式的视听习惯路径是主流媒体需要衡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主流媒体在视频直播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图、文、H5 等其他元素的灵活融合◆■。比如当前视频直播页面还是更多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但是视频的流畅度和长度等因素会影响受众的观感★◆◆★★■,受众会因为视频卡顿◆◆◆■◆■、视频时长过长或内容不具有吸引力等原因随时退出播放■■★◆,所以媒体可以适当增加图文等元素来适应受众当前的信息获取习惯,引导其慢慢建立视听习惯路径。

  此外,视频直播还有利于创造“共识”,形成社会动员。这次新冠肺炎报道中,视频直播快速传递疫情信息,发布短缺物品清单,专家答疑解惑,视频直播连接了视频端“你我他”万千个体★■,通过评论、分享、反馈等多种形式参与到信息分发与资源寻找中,视频直播在最短时间凝聚了社会共识并进行了社会动员。

  视频直播是主流媒体在融媒体背景下对灾难报道进行的再次探索和尝试,但是通过视频直播进行信息发布其实只是信息流的开端,如何将信息进行扩散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是更为重要的议题。

  ③④周勇,何天平 ■◆◆★◆.◆■★■■■“自主”的情境 :直播与社会互动关系建构的当代再现——对梅罗维茨情境论的再审视 [J]. 国际新闻界★■■◆■,2018, 40(12)◆◆★★■★:6-18.

  ?张露莺 . 浅析我国垂直深耕类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发展 [J]. 东南传播★■★◆◆,2019(12)◆■◆:146-148.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议程设置主体多元和受众地位上升◆★,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地位面临挑战,虽然主流媒体一定程度上能单方面设置议题,但是“媒体议题能否成功地影响公众议题★■★◆◆,并不是由它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若想实现“媒体议程★◆”到“公众议程■◆◆■★”的转化■★★,主流媒体可以往以下两个方向进行尝试。

  基于移动新媒体、5G 等技术的发展◆★★★■■,以往以图文为主的专题报道开始衍生出以视频直播为主的■◆■“融媒体直播专题”。该类★■◆“直播专题■■★”与以往的■◆★■★“图文专题”的传播逻辑类似,都是强调内容的整合性和报道的持续性■★★■★,不同之处在于★■★◆◆★“直播专题”以视频、直播为主要呈现元素,将各类视频与直播进行有效而清晰的分类与整合,便于受众通过观看视频与直播获取重要信息。

  视频直播首要的特点即是“直观呈现”,主要体现在直接性展示和同步性进行两个方面。一方面,借助直播设备★■■◆,视频直播可以通过全息表达、动态展示和声画兼备等方式来完整清晰地还原新闻事件的本来面貌,⑦这比传统的文字◆◆★◆、图片和录播生成的视频都更直观,■◆■★“镜头■◆■■”成为代替受众进入现场的“眼睛”,直达受众■■■■■,给予受众最直观的体验◆★■◆■。另一方面,由于是现场直播,媒体把现场情境的图像、声音、报道、采访等都能即时传播给受众,可以说现场的采集★◆、媒体的播放和受众的观看都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所以视频直播可以于第一时间最大程度地同步呈现与还原事实■★■★★,这完美契合了灾难报道中受众对信息即时性与“眼见为实■★■■★”直观性的需求。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众多视频直播报道中,多家媒体都开通了评论互动区域,受众可以在观看直播的同时发表个人看法◆◆★◆,与多主体实现即时互动。一是受众之间的互动★★★。受众通过即时评论与其他同步观看直播的人们形成临时的“群聊”■■◆★■,受众之间就共同的直播内容进行热烈的讨论■★■◆■★,比如受众在观看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慢直播过程中,就画面中的众多细节进行了有趣的互动,而共同打出的“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也赋予了直播浓厚的情感带动作用 ;二是受众与现场主播记者的互动★★◆。现场主播记者可以通过查看受众的评论与弹幕了解受众想要获取的信息◆◆■◆■■,随时调整直播画面与直播内容来回应受众 ;三是受众与后台编导的互动。当现场新闻主播与记者无法查看受众评论时,后台编导可以通过与受众互动即时将直播内容转化为文字简讯,方便受众随时查看■◆★★。或即时将受众需求转告现场主播记者,辅助其调整直播内容。

  视频直播的这些优势功能有利于媒体在灾难报道中发挥■◆■■★“信息告知”与“社会动员★★■”的作用。面对此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媒体通过视频直播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同时又通过广泛的受众动员组织社会资源为疫区提供服务,无论是物资支持还是精神支撑都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舆论共识★★★◆,聚合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

  数据指向说明“视频传播时代★■◆”正在来临◆★■:视频生产与消费呈现出■★★◆“视频数量众多、视频消费时间长、视频分享频次高■★◆◆、视频分享量大”。路透社预测 ◆■■■★★:视频数量未来五年还将增长 14 倍★◆★。视频分享数量也高速增长■★,60% 的用户会经常在网上分享视频。视频分享的“移动化”趋势明显,★★“移动视频流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到 2022 年末,移动视频流量将以每年大约 50% 的速度增长◆★,占所有移动数据流量的近75%”★■◆■◆◆。视频★■“直播化”比重增加 :“直播功能将越来越重要■■。数据显示,美国约有五分之一的智能手机用户会频繁使用在线直播功能,而在印尼■■、巴西等高增长的地区,这一人数还要更高■■★。”在这一情形下,视频直播,将被广泛地应用到未来的媒体报道中。本文以此次新冠肺炎中视频直播的应用为例,探讨视频直播在灾难报道中的作用★★◆★、应用以及期间需要注意的传播边控等问题,期待“视频直播”这一报道形式能让媒体更直观地报道真相、呈现真相★◆★■■,更好地监测环境★◆★★,更能动地实现灾难预警。(作者:栾轶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雅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

  ★★?尤可可■■◆,马广军 .“强连接■★”与■◆★◆■“圈层化”:社交媒体人际连接的双螺旋 [J]. 视听界,2020(01):46-51.

  ■◆★■◆?金曙 . 从慢直播实践看视频直播生态的融合与创新 [J].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19(01):106-111.

  面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受众希望获得来自多方面信息的获取与支持,一方面是通过权威专家的科学解读了解病毒和疫情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现场记者和负责人的说明掌握一线疫情。因此多家媒体通过营造视频直播空间与权威专家、现场人员进行直接对话■★★■,汇聚多方观点回应受众关切◆◆★■。

  无论是传统的电视直播◆◆■◆◆★,还是新兴的移动视频直播,二者在灾难报道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当面临重大的灾难事件★★■■★,能够第一时间直观呈现现场■★◆★■★、快速反映和整合核心信息、汇聚权威观点的视频直播,一直是媒体重要的报道方式◆■★★★■,在信息传达、舆论引导以及社会动员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移动新媒体和 5G 技术的发展使视频直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获得了突破◆◆★■★,促使视频直播产生了陪伴功能。一方面,移动媒体的发展让直播移动化,受众观看直播的场景不再受限 ★■◆★;其次高速率◆◆★、低延时和大宽带的 5G 技术提升了视频画质◆■■■◆,实现 4K 超高清视频,而 5G 的可靠性会大大解决 4G 时代直播卡顿等问题,让直播更流畅、互动更及时,从而大大提高了受众的直播观感。技术的支撑促使了特别是“慢直播”在此次疫情报道中的应用和兴起,而这类直播因其节奏的缓慢性、随进随出的自由性、即时的互动性为受众营造了满满的在场感和陪伴感◆★。

  跨平台。在移动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的兴起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因此视频直播要学会将内容进行跨平台播放,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以微信◆◆★、微博■■★★■◆、客户端为代表的“两微一端”应成为常态★★■★,而抖音、快手、B 站等短视频平台要继续挖掘■◆◆★★■,比如主流媒体可以尝试★◆■“PUGC 化现场报道◆■★■”,PGC 提供指导和平台★◆■, UGC 提供一些素材,两者共享资源◆■★,实现跨平台传播◆★◆。

  ⑥⑦何强,闫帅南 . 关于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几点思考 [J]. 中国记者★★★,2016(08):81-82.

  ②王蕾 . 论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 [J]. 新闻大学★■,2008(04):29-34.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媒体自上而下的内容传播形态,用户的反馈直接影响内容受众成了网络直播区别于电视直播的一个重要特征”■◆■■。⑧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依靠便捷的即时互动,比如点赞、评论、弹幕等来参与到现场直播的过程中,与新闻现场的主播记者、后方的编导、管理员等实现实时的互动与交流★◆◆◆★★。

  直播并不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方式,其“传统可追溯至电子媒介兴起之时”★★■■。④直播最初的定义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专门用来描述电台、电视台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并播出节目的方式。⑤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赋能◆★■◆■,视频直播呈现出新的形式与特点■◆★■◆,除了传统的电视直播,移动视频直播逐渐兴起并成为热门传播方式,视频直播也由原来媒体的◆★■★■◆“普通配置上升为争夺焦点”◆◆■◆★■。⑥

  这次抗疫直播中既有追求“精饰化★◆★◆★”的传统直播——传统直播具有较丰富的视觉语言,它将人的思维、情感通过视觉元素内在组合形成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在灾难报道中,传统直播可以在短时间内借助丰富的元素形成情绪感染与情感共振。与此同时,我们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也看到了有“去饰化”“慢直播■◆■■■■”形态的存在,它在灾难事件中主要起着一种“日常陪伴★◆■★★★”“观者互动”“精神支撑”的作用。

  ??栾轶玫■■◆■★,张雅琦 .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信息呈现与媒体表现 [J]. 新闻战线.

  其次★■◆◆★,视频直播可以提升传播参与度◆★◆■。视觉信息是人类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视频直播可以有效增加传播参与度◆◆,提升传播效果。研究发现 :当报道中插入视频和音频,用户更愿意观看也更愿意分享■■,参与度显著提高■◆★■◆◆。

  ①臧国仁,钟蔚文 . 灾难事件与媒体报道 ■★★:相关研究简述 [R]◆★◆★★★. 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研究中心 1990 年教师专题论坛报告 ★★◆.

  传播的本质是“符号互动■★■◆◆”,视觉是人类符号系统的基础,通过视觉获取信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人们的认知由于新技术的加入,越来越倾向于依托◆■“清晰化”的、★■■■“类本真”的文本,而视频直播提供了这种便利◆★■◆。

  “栏目式直播专题”是在客户端的导航栏上设置“直播”专栏,点击该专栏可以观看所有直播。该设计模式的优势在于受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视频直播的起止时间★★★★◆,而平铺式的直播预览界面会提高受众的观感,具有较高的视觉舒适度。比如凤凰视频客户端开设的■■★“风直播”、澎湃新闻“上直播◆★■★■★”和央视新闻与新京报开设的■■■★◆■“直播”专栏,都将直播融合在一个栏目内,受众点击不同的直播即可进入单独的直播界面进行收看和互动★★■。但另一方面,受众需要至少点击两次才能进入该专栏,此外◆★★★,在该界面下还会出现与疫情无关的直播内容,在信息查寻和观看的便捷度上有所不足,用户的互动性也不够强。

  1 月 27 日晚★◆■★,■■◆◆◆“中国电信”官方账号在央视频开通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慢直播”建设★◆■★,成为 2020年开年的最火直播。随后,央视频继续上线“云守望 ◆◆:见证此刻期待春暖花开”慢直播,央视网则融合“慢直播 + 移动直播 + 连麦云直播”等多种直播形式,提供疫情信息的同时也直播武汉街景。其他媒体平台也纷纷试水“慢直播■■◆★”,比如■★◆“封面新闻”于 2 月 26 日上线的慢直播“看看正在恢复生机的成都模样”,及时捕捉到经历了一个月◆■“抗疫”斗争的城市居民渴望看到复苏的城市的情绪■★★◆◆,结合“慢直播”这种原生态直播形式★★◆★,当天直播了“成都早高峰实时路况■★◆★◆”、■★“太古里纱帽街”和“晚高峰中的成都”★■,配以舒缓 悦耳的音乐★★■★■,让受众看到了一个正在恢复生机的城市景光,颇有治愈感★■◆。

  ?束秀芳,顾睿 ★★★■. 比较视野下的微博与电视联动报道——以 2010 年灾难性事件报道为例 [J]. 中国电视■◆◆◆◆,2011(06):81-86.

  准确地把握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心理预期,寻找公众议题。彭兰在当前的网络情境下指出网络公众议题具有一种强大的“融合”网民的力量,公众议题比媒体议题更具有贴近性,也更容易带来归属感。■★◆★?所以■◆◆,媒体要■★★★“从公众议题中寻找议程设置的依托”,将其转化为媒体议题◆■,并能给予最及时和权威的回应,增加议题的重合度■◆◆,赢得公众的媒体信任,占据舆论市场■■◆★★。

  的三种形态■◆◆◆■,即“融媒体直播专题◆★■■”“去饰化慢直播★★★”■◆◆■★“切片化跨平台传统电视直播”,进而指出 ★■■★◆■:多元素应用有利于培养视频直播受众的受传路径依赖、切片化跨平台破圈层传播可增强视频直播的复次传播力★■◆, 而高重合度高频次的议程设置则能有效提升灾难报道中的正向舆论引导力。与此同时,本文还提出 :媒体机构在用好视频直播这一形式的同时,也要对视频直播互动中出现的过度娱乐化倾向进行有效的传播边控。

  首先,与文字直播相比,视频直播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直接◆★◆◆、情绪化表达的需求。在新技术特别是移动技术的裹挟下,信息受传的时间、地点都呈现出“碎片化”,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传播中。碎片化的时空里■◆■■◆★, 逻辑思维让位于形象思维,人们更偏爱直观图景,直观■■★■◆★、形象化的视听内容更易赢得碎片化传播用户的眼球,这在灾难报道中尤为凸显。

  同时,主流媒体可以发挥移动终端新闻直播的一大优势◆■★■■◆,即“互动区◆◆■”的使用◆◆■★◆■。媒体在进行视频直播的同时,还可以在直播页面下方以◆■◆“时间线”的形式同步发布简短的文字与图片消息。■◆“这样的形式不仅适应了不同环境下受众的获取信息的需求,还打破了直播的线性性质带来的局限性”◆◆★★■,这样受众通过滑动页面即可追溯整个时间的发展进程■■★,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

  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呼叫中心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卡片式直播专题★■■◆◆◆”是将疫情直播内容整合在一张类似“卡片■◆◆★”的页面上,该“卡片”会被放置在客户端的首页,受众点击该“卡片”即可观看各类疫情直播与短视频,以“央视频”和■◆■“人民视频■■”为代表: “央视频”和“人民视频”分别在其客户端上线 小时》和《人民战“疫”》的“24 小时 5G 直播”,都是全天候 24 小时不间断直播疫情内容★■■。★★■“卡片式直播专题◆■★★■★”的优势在于其将疫情的视频内容进行了集中式呈现,受众不会受到其他与疫情无关的直播内容的干扰 ;而以“卡片”的形式被安置在客户端首页■■★, 非常便于受众查寻和点击,操作流畅而简单 ◆◆■★★;此外,该类专题的设计还为用户开辟了一个专门的“互动区域■★■◆”,受众可以在一个页面下参与多档直播的互动,互动性强。不过,由于所有的直播内容被安排在一 个页面下,页面会显得较为拥挤,直播预览界面也会因版面的局限而比较小,影响受众的观感◆■★★■★。

  实现跨平台媒体联动■★★◆◆,高频率■■◆、高强度发布同一信息◆★■◆。某一信息发布之后,媒体对其进行议程设置时, 要注意利用网络多平台的联动作用,重复性◆■、持续性、递进性地传播直播专题中的核心信息,让信息不断“发酵”,形成公众对媒体和专题的存在感和信任感,获取公众更多注意力的同时实现引导舆论的目标。